時間:2018-12-30 11:23來源:通航在線 作者:中國直升機
|
在很多人印象中,直升機飛得慢,能懸停,不需要跑道,找塊平整的空地就能起降,應該很容易駕駛嘛。像電影中那樣,在激烈的戰(zhàn)斗中懸停降落,如入無人之境,好不威風。 ![]() 那是不對的,其實直升機駕駛并不容易,甚至比固定翼飛機還困難。因為直升機在上下、前后、左右6個方向上運動,全靠調(diào)節(jié)旋翼完成。
![]() 飛行員要操縱油門桿、總距桿、周期變距桿、方向舵等一大堆設備,對協(xié)調(diào)性要求相當高。在高原及高海拔山區(qū),直升機飛行又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對一般直升機就是飛行禁區(qū)。其他交通工具進不去的地方,它也進不去,只有專業(yè)的高原型直升機才行。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
一、高原地區(qū)空氣稀薄
海拔4000米地區(qū),空氣密度約為海平面的60~70%,直升機功率下降40%左右。一般直升機在高原地區(qū)載荷迅速下降,能維持自身飛行就不錯了,更別說載人拉貨。
![]() 直升機靠旋翼下壓空氣獲得反推力飛行,高原地區(qū)旋翼產(chǎn)生的升力也大大減小。發(fā)動機燃燒同樣需要空氣,密度低,就要多吸入更多的空氣。所以直升機的進氣扇和旋翼速度都要提高,或安裝更多的葉片,這要變速發(fā)動機和變速進氣扇才行。
二、高原地區(qū)天氣多變,環(huán)境復雜
前幾分鐘還是風和日麗,轉眼便是狂風大作,濃霧彌漫?梢姸妊杆俳档,直升機在這種環(huán)境中飛行,就像開著汽車在漆黑的夜晚以120公里/時前行,突然闖入濃霧區(qū),此時司機該是什么心情?
![]() 直升機也一樣,當在空中能見度極底時,除了靠儀表設備導航,剩下就全指望飛行員技藝高超臨場應變啦。
三、高原和山區(qū)有大風
你是風兒我是沙,直升機真不想見到它們。漫天風沙無孔不入,鉆入直升機內(nèi)部導致機械磨損、油路不暢,吸入進氣道還會打壞高速旋轉的渦輪葉片,降低發(fā)動機功率,危害巨大。
![]() 狂風詭異莫測,氣流很不穩(wěn)定。直升機在起降和懸停階段,最害怕亂流,因為此時直升機處于靜平衡狀態(tài)中,距地面又低,一旦平衡打破,根本來不及反應就機毀人亡。好像頭上頂個皮球維持平衡,如果突然刮陣風,這球就頂不住了。
還有可怕的風切變也是飛行的大敵,有時候飛過一個山口都會遇到它,防不勝防的,危機重重。
四、高原地區(qū)晝夜溫差大,早晨晚上能差30度
低溫使橡膠部件斷裂,漏油漏氣,滑油粘度增加,燃油難以汽化,還讓機翼結冰,增加飛行重量,機體劇烈抖動。此間苦楚,難以為外人道也。
五、高原山區(qū)導航基站少,通訊信號差,儀表也會有誤差
飛行員全神貫注,一刻也不敢大意。可不光飛機缺空氣,機組人員也缺氧!人一缺氧就暈暈乎乎,疲憊不堪,甚至出現(xiàn)不良反應。這一切的一切,對機組人員的身心都是嚴峻考驗,畢竟人不是鋼鐵,都是肉長的。
先進設備和飛控軟件,能夠顯著提高安全性,比如先進導航儀、微光夜視、紅外設備等,能使飛行員負擔大大降低。
![]() 在登山運動中,時常有人員遇險,直升機救援就非常重要。以前沒有合適的直升機,眼睜睜看著救不下來。1998年,法國B3小松鼠高原直升機研制成功,曾創(chuàng)造在喜馬拉雅山區(qū)海拔6053米高地上救援的歷史記錄。
![]() 我國以前直升機數(shù)量少,性能也不行,只有“黑鷹”和“米-17”直升機能飛上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2011年,我們自主研制了AC-313型高原直升機,大大提高了高原運輸救援能力。真是幸甚至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