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7-06 09:36來源:中國航空網 作者:白新宇
|
作為一名山航飛行員,李江河同其他部隊轉業(yè)的飛行員并無多大區(qū)別:作風嚴謹,性格耿直。對旅客來說,飛行途中機長通常都在駕駛艙內,不常露面,頗具神秘感。但旅客想見李江河一面卻并不難。遇上航班延誤,有旅客要求“機長給個說法我就不鬧事”,他毫不猶豫就答應,親自給旅客講解航班為何延誤,令旅客心服口服。然而作為飛行教員,他卻非常“吝嗇”自己的寬容大度,變身“魔鬼教頭”,嚴格要求飛行學員。“離地三尺無小事,我是個事兒比較多的教員,眼里容不得一點沙子。”李江河這樣解釋。 ![]() 河北人在山東 “我與山航有緣” 未見其人,先聞其名。籍貫河北邢臺的李江河是山航飛行部飛行二大隊一名C類飛行教員,1986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學校,2001年加入山航,有20多年的飛行經歷,累計安全飛行13000多小時,熟練掌握多種機型,先后飛過轟五、運-8、初教六、波音737等機型。他多次被公司授予優(yōu)秀機長、模范教員等榮譽稱號,2012年被中國民用航空總局授予“銅牌飛行員”稱號。2014年,山航金鷹飛行隊成立之初僅有70多名飛行員,李江河就是其中之一。 初見李江河,他除了飛行箱,還拎了個碩大的黑色書包,里面裝了四天的換洗衣服,健步如飛。原來,采訪當天下午他要飛廈門駐外,干脆連行李都拿上,準備隨時進場。五十出頭的李江河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更年輕,但在山航飛行部飛行二大隊,他已是名符其實的“老機長”。“我剛來青島時,山航青島這邊只有3架飛機,飛行員也只有30多人,現(xiàn)在翻了十倍不止。” 李江河還未從部隊轉業(yè)時,1992年被調到煙臺萊陽,在部隊飛轟炸機、偵察機和運-8,在山東一呆就是九年。隨后進入山航飛行部工作至今。“說起來我和山航是有緣分的。我很喜歡山東人,山東人都很樸實,青島的環(huán)境也很好,我挺滿意。” 他喜歡山航,在山航也飛得優(yōu)秀,幾乎可以勝任所有的航線。作為一個資深飛行員,飛行工作對于他來說就像吃飯睡覺一樣熟悉,“我在駕駛艙,可以通過氣壓變化判斷出有沒有旅客進入洗手間;在巨大的轟鳴聲中,我也可以聽到不和諧的聲音,從而判斷機身有沒有故障。” 離地三尺無小事 壓力來自安全和英語 在很多人眼里,翱翔藍天是一件美麗而浪漫的事,但穿上機長制服便知這身光環(huán)背后所承載的責任和使命。“機長的肩上有四道杠,分別表示專業(yè)、知識、技術、責任……”對待飛行技術,李江河有一股執(zhí)著的鉆研精神。平日里他翻閱最多的書就是厚達幾百頁的飛行操作手冊。在飛行中碰到難題,李江河會像個渴望求知的學生一樣,與其他飛行員們相互探討、互相研究,這是李江河認為最快樂的事情。 在李江河心中,保證安全是飛行的最低要求,“離地三尺無小事”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剛從部隊轉業(yè)來民航時,我的壓力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安全,二就是英語。” 初到山航,李江河接觸的機型就是波音B737,“雖然是團隊合作,但機長必須具備一個人獨立操作的能力。你想想,要負責飛機上所有旅客的安全,這怎么能沒有壓力呢?所以,這根弦始終得繃著。”進入山航后,英語基礎約等于零的李江河頭一次遇到“比飛機技術還難的語言關”。從萊陽轉業(yè)離開后,他首先到臨沂學了三個月的“速成英語”,然后才到青島報到。“我們這些部隊轉業(yè)的飛行員起步太晚,到現(xiàn)在能聽得懂專業(yè)英語,但口語比起年輕人還是有欠缺,可想而知當時剛轉業(yè)時壓力有多大。”李江河笑著說。 常言道“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作為飛行員更是如此。李江河把嚴守規(guī)章、按章辦事、做手冊員工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他說飛行是一種高風險行業(yè),稍有疏忽和松懈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后果,他始終本著對國家、對他人、對自己高度負責的精神去對待每一次飛行。平時的飛行中,李江河總是認真做好航前準備,嚴格落實檢查單制度、交叉檢查、標準喊話、認真核對。他對機組成員和搭擋同樣嚴格要求,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去帶動和影響他人,同事們都親切地稱他李大哥。多年來,他每次都能出色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從未出現(xiàn)過任何差錯。 ![]() 希望“小飛”主動求教 作為一名飛行教員,李江河也少不了跟年輕的飛行員們打交道。“我會把技術手把手教給‘小飛’,包括我的飛行經驗里哪些是確保安全的。只要‘小飛’做得不符合我的預期,我就會狠批他們。”李江河舉了個例子,在飛行中年輕飛行員想去洗手間,按照他的要求,必須首先摘耳機,然后調整座椅,最后解開安全帶;貋頃r這個流程正好反過來。“這些沒有具體的標準,但最后松安全帶能夠確保萬一飛機顛簸時不至于穩(wěn)不住身子。很多‘小飛’習慣性地先松開安全帶,我見一次批一次。”李江河在意飛行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我確實事兒比較多,但我每次批評‘小飛’都有道理可循。” 李江河教育年輕的飛行員還有一套“刺激療法”。前幾日,有個飛了近1000小時的年輕飛行員跟他一起飛。飛機降落期間,距地面還有幾百米盲降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小飛的手并沒有放在駕駛桿上。“機長失能了!”他突然喊了一句,身旁的小飛立刻手忙腳亂,一時間嚇壞了。他緊接著邊操作邊教育對方:“以后必須時刻把手放在駕駛桿上,所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會在你放松警惕的時候發(fā)生。”事后,小飛表示“把手放在駕駛桿上”這句話真是根深蒂固地刻在了腦中,“想起來李教員的‘刺激療法’就后怕,再也不敢大意了。” 這位平日里和藹可親的飛行大哥在擔任模擬機教員的角色中絕對可以稱得上年輕飛行員眼中的“犀利”教員,許多年輕人對于這位“魔鬼教頭”畏懼三分,因為李江河對于堅持“安全飛行”這條準則從來都是鐵面無私。他還有著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員學習方法,他要求學員一定要自己記筆記,“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還會給學員們布置“回家作業(yè)”,讓學員們工作之余帶著問題研讀書籍資料,這樣才能更加記憶深刻。在李江河手下教出的優(yōu)秀機長數(shù)不勝數(shù)。一名他帶過的飛行員告訴記者,李教員是嚴謹細致的典范,“他始終堅持標準不放松、動作不走樣,讓我養(yǎng)成了好的習慣。” 采訪中,耿直的李江河特意提到,雖然自己帶了越來越多的年輕飛行員,但如今肯主動求教飛行問題的年輕人卻少了,“我倒是希望他們遇到難題可以主動給我打電話,有問題及時解決。想當年我當‘小飛’時都是追著教員問問題的。” ![]() 現(xiàn)身客艙解釋延誤 與對待年輕飛行員的“嚴苛”不同,李江河對待旅客可謂是“春天般的溫暖”。對于許多旅客來說,機長是那個在駕駛艙里不輕易露面的人,充滿了神秘感。當然,機長不常露面也是有原因的,機長的人身安全和情緒狀態(tài)關系著飛行安全,尤其在旅客情緒不穩(wěn)定時,機長為了安心駕駛,通常情況下不會與情緒不穩(wěn)定的旅客直接接觸。 李江河對此表示,飛行員沒有那么高大上,在不威脅到人身安全和心理狀態(tài)的前提下,與旅客溝通也無可厚非。“我們有時候會把飛機比喻成大三輪,機長就是三輪司機嘛!” 一次李江河執(zhí)行一個飛寧波的航班時,航班延誤,旅客當時已上機,等了許久飛機也沒有起飛。在乘務員的解釋后,有旅客表示:“我不信你說的,我想見機長,機長最權威了,讓機長來給我們解釋行嗎?” 乘務員無奈之下請示機長。李江河確認該旅客并無明顯情緒波動傾向之后,當即走出駕駛艙向該乘客耐心解釋航班延誤的原因。該旅客表示理解后又表示,飛機上太熱了,自己想下機休息,還想吃飯喝水。李江河在確認航班還需等待后,耐心安排所有旅客到有空調的候機樓休息,并為每位旅客提供飲食。“當時旅客們都很滿意,這時候我也給旅客提了要求,那就是我通知登機的時候不要磨蹭,不然可能又會等很久。”李江河得意地說,“兩個小時后我一通知登機,130位旅客一溜小跑就上來了,不到5分鐘就上完客,特別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