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3 17:31來源:王文慧 通航圈 作者:通用航空
|
我們通用機場非常稀缺,和我們這樣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很不相稱,一但出現特殊情況,我們國家就可能沒有交通運輸。更何況即便在和平和正常時期,通用航空的物流運輸也是有極大競爭力,“噸公里/小時”費用,在有些情況下,甚至比地面運輸有競爭力。 可現在的致命問題是:通航機場太少,空域管理不適應,飛行員數量不多。最近國內對通航的認識是有所提高,對無人機的發(fā)展應用熱情很高。發(fā)展無人機固然很重要,但是通航物流運輸,也不可能只依靠無人機唱獨角戲,實際上有人駕駛的通航飛機來從事物流運輸更重要。因為無人機一般還只能按固定的航線和航路來飛,而有人駕駛的通用飛機適應性那就高多了,只要有適合飛行的空域,在目視下都可以飛,對于做物流運輸這樣的業(yè)務,其可適應的場景是最廣泛的?傊,我國物流運輸進一步發(fā)展的出路,不在地面,而是在低空。 中經網:您一再強調要發(fā)展低空通航物流,實際上目前的民航運輸也是不錯的,您能剖析一下汽車的貨運物流、大飛機的民航物流以及通航物流的各自特點嗎? 林左鳴:最近有句話比較流行“快遞行業(yè)很卷,沒有飛機的已經混不下去了”。為什么這么說呢,我認為疫情之后,民用航空有“脫人向物”的趨勢,這種情況對我這個研究廣義虛擬經濟的人來說,感到特別有趣。因為如果我們僅從價值流動的角度來看,實物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現為物流,而廣義虛擬經濟的最重要的形式是各類服務業(yè),其基本載體是人,表現形式是人的活動——即人流。狹義虛擬經濟則是信息流的,最具價值的便是金融業(yè)了。 如果這么看民用航空“脫人向物”的大趨勢,實際上正是民航業(yè)“脫虛向實”了,看來是疫情在不經意中,幫助了民航運輸業(yè)實現了“脫虛向實”了。當然,這樣的形容未必很貼切,我這里只是做個比喻而已,我們更希望民航運輸業(yè)“虛實”均衡發(fā)展,所以這次疫情,實際上為民航貨運大發(fā)展補上了一課。 然而空運物流成就快遞,還只是成就了一半。如果低空經濟不發(fā)展起來,就難以完成空運物流的臨門一腳。實際上航空物流快遞還是“半身不遂”,沒有根本上解決物流快遞的消費升級。 現在普通快遞沒有物流混不下去了,尤其在疫情期間,有些大貨車司機都要被關在駕駛室里隔離,“三天兩檢”做核酸合格后才讓進埠。在這種情況下,傳統(tǒng)的靠汽車上高速實現物流快遞,顯然不止是沒有競爭力,而是行不通了,所以空運物流快遞自然應運而生。 但是這樣的空運物流仍然不是四通八達,比如今年夏天,嶺南的荔枝從廣州運到西安、上海和北京都沒問題,比唐朝時送給楊貴妃的快,可是要送到不與廣州通航的城市就不行了,那就只好在荔枝到了西安后,再由汽車接駁出去,汽車接駁的這一段行程,快遞就變成慢遞了。如果發(fā)展了低空通航物流快遞,那么荔枝通過干線航空運輸到樞紐機場后,馬上可以由通用飛機接駁轉運出去,這樣的航空快遞就是真正可以做到四通八達,不再是“半身不遂”了!所以,發(fā)展低空通航物流運輸是今后我國航空工業(yè)的一項重要任務。 中經網:您說的很有道理,但不可否認,現在的大飛機還是占據非常強悍的主導地位,對此您怎么看? 林左鳴:在我看來,大型載客商用飛機的黃金歲月已經逝去,何時“君”再來真不好說了。真正的國際商用航空興旺起來,那是二戰(zhàn)之后的事,戰(zhàn)后一撥美國藝術家?guī)ь^歐洲游,旅游包機引爆了商用航空,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來,空旅的服務,全是靚女美食的豪華配置,演化成了商用飛機空中旅行的慣例。后來全球化的浪潮席卷過來,世界不經意中成了“平的”了,于是國際空中交通市場旺盛,幾乎經久不衰。 但是疫情之后,世界大變局之后,今后航空的市場,不會再因為世界是“平的”而存在,因為世界不再“平”了,航空若還能有新的發(fā)展,只有個性化的區(qū)域飛行器,也就是通用航空可能還有戲。當然,今后大飛機用于貨運的可能還有廣闊市場,包括通用飛機,如果要火起來,也可能是先用于物流?偠灾,國際客流運輸很難再創(chuàng)新高。 不過中國還應該大力發(fā)展航空業(yè),尤其是發(fā)展通用航空業(yè),這不但是為和平時期的中國著想,即便打起戰(zhàn)來,就現在的導彈水平,高速公路、高鐵都得癱。為什么呢?中國不是烏克蘭,一馬平川的,一條公路無數的橋梁、涵洞和隧道,幾枚導彈就會讓整條路癱了,所以即便在戰(zhàn)爭時期,中國也更需要通用航空事業(yè)! 過去說,打贏淮海戰(zhàn)役是靠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勝利”。今后,我們要打贏反侵略戰(zhàn)爭,就得靠人民群眾“用小飛機飛出來”! 中經網:您把為什么要發(fā)展通用航空的場景描繪得很生動,那么當前我國低空通航發(fā)展急需做哪些工作呢? 林左鳴:首先要飛起來,要大力加強通用航空機場群建設。實踐表明,制約通航發(fā)展的不應該是空域問題,也不是產業(yè)問題,而是通用機場普及率的問題。 美國通用機場數量高達19750個,平均每個州有395個,我國土地面積與美國基本相當,但在冊通用機場數量全國只有不到400個,差距十分明顯。發(fā)展通航航空,首先要解決“飛起來”的問題,沒有通用機場,飛起來就無從談起。 這就像“路和車”關系一樣,要先有路,只要高速公路修好了,四通八達,買車的人就會多起來,這就是“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同樣,只要抓住通用機場這個“綱”,通航領域其他“目”就會張起來。通航機場的基本密度如果能達到“兩個縣三個機場”的水平。就應該具備了比較好的基礎條件生態(tài)。 通用航空所涉及到的活動范圍特別廣闊,它基本包括了去除公共航空運輸之外的所有內容,它的作業(yè)一般集中在低空區(qū)域,高度普遍在1000米以下,有一大部分甚至是在600米以下的低空區(qū)域。 通用航空作為一個新興的領域,近幾年來不斷的蓬勃發(fā)展,根據報告數據顯示,我們國家的通用航空規(guī)模一直在以15%以上的增速在發(fā)展壯大,通用航空的規(guī)模不斷壯大,應用的場景也是日益增多,通用航空在整個國家GDP中的貢獻率也越來越高,而它對于航空事業(yè)發(fā)展的促進是十分必要的。 中經網:關于低空通航的發(fā)展,也就是低空經濟的發(fā)展,很多人是存疑的,您在經濟領域也有非常深厚的研究,您可否再明晰的介紹一下低空經濟該怎樣操作,才能發(fā)展起來,促進市場的大發(fā)展呢? 林左鳴:這就得讓市場“熱起來”,積極盤活通航消費市場。發(fā)展通用航空的目的是發(fā)展低空經濟,促進低空消費。未來二十年,中國通航業(yè)將以年復合率超10%的速度“井噴”式發(fā)展。據摩根士丹利發(fā)布的行業(yè)報告預測,未來全球城市空中物流規(guī)模達460億美元,城市空中交通(UAM)市場規(guī)模將達1.5萬億美元,中國占比有望達45%以上,成為全球最大市場。但目前全國物流以體力勞動為主,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尾端成本居高不下,占到總成本的30%甚至5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