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1-20 17:16來源:網(wǎng)絡 E通航 作者:中國通航
|
1911年,法國海軍軍官科諾參加了一個國際競速飛行比賽,由于缺乏海軍專用飛機,只好用陸基飛機代替。施耐德認為這種現(xiàn)象不正常,地球70%以上被水所覆蓋,只要有水的地方,水上飛機都可以起飛和降落,而不需要興建昂貴的機場。施耐德相信今后水上飛機在民用和戰(zhàn)爭中的作用將不可低估,同時水上飛機是最有希望解決跨洋遠距離飛行問題的機種,必會大有作為。
為了促進水上飛機的發(fā)展,滿足海軍的需要,施耐德決定創(chuàng)立一項“水上飛機競賽”,以鼓勵航空制造業(yè)者制造出性能優(yōu)良的水上飛機。雖然施耐德并沒有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賽事,但是“施耐德杯”這一名稱卻更為深入人心,逐漸成為這項比賽的代名詞,并很快發(fā)展為歷史上最負盛名的航空比賽。
1913年,在第一屆“施耐德杯”國際水上飛機競速比賽中,法國的一架“德佩迪桑”型水上飛機獲勝,成績?yōu)?3.7公里/小時。1931年9月13日,在英國舉行的“施耐德杯”飛行比賽中,一架超級馬林S.6B型水上飛機創(chuàng)造了655.6公里/小時的飛行速度世界紀錄。1934年,意大利的馬基MC72型水上飛機又創(chuàng)造了709.209公里/小時新紀錄,這一紀錄一直保持到1988年才被打破。
![]() “施耐德杯”水上飛機競速飛行活動,促進了飛機的氣動力和水動力學方面的研究工作,對水上飛機和路基飛機的設計都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例如,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著名的“噴火”式戰(zhàn)斗機,就是在超級馬林S.6B型水上飛機基礎(chǔ)上設計成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