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15 11:45來源:中國直升機網(wǎng) 作者:中國直升機
|
![]() 直升機救援 郭永春/攝
2018年,距離汶川大地震已經(jīng)十年了,十年轉瞬,筆者當時還是一名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了。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這個時刻在很多人的生命中是揮之不去的記憶,筆者通過采訪當時參加過救援的一名直升機飛行員,嘗試去重建那段過往,緬懷那些人和事。
顧慮太多就什么都做不了
他叫郭永春,南航通航直升機飛行員、機長教員,笑起來憨憨的,給人一種踏實可靠的感覺。2008年是他從事直升機飛行的第三個年頭,在公司執(zhí)飛S76型直升機,當時公司一共抽調3架直升機,16名管理和技術骨干(包括飛行副總、機務副總、后勤副總等)參與救援。“第一批參與救援的名單并沒有我,后來有一天晚上飛行部書記給我打電話,問我,汶川愿不愿意去?當時一點沒猶豫,第二天早上出發(fā)晚上就到了廣漢”郭永春回憶道。當談到為什么要去汶川,出發(fā)之前有沒有想到自己可能會看到的慘烈的景象,有沒有提前給自己打個“預防針”時,這個西北漢子的回答直白、坦率“沒想太多,顧慮太多就什么都做不了了”。郭永春的愛人是珠海人民醫(yī)院的一名影像科醫(yī)生,當時醫(yī)院也組織參與到了地震救援工作,但主要是外科醫(yī)生,回來后很多人都接受了心理干預,兩個人偶爾也會聊到災后救援的話題。“從汶川回來后并沒有太大的心理變化,可能是當時太年輕,也可能是心理素質好一些,因為在選拔飛行員時心理素質也是一關”郭永春笑著說道。
最焦急是沒接到指揮部任務的時候
為了減輕機身重量,增加載重,直升機上能拆掉的設備都拆掉了,要保證盡可能多的救人,但參與救援的飛機加起來有100多架,都是低空飛行,空域有限,所以并不是每一天都會搶到指揮部的任務,大家憋著干勁,使不出力,只能焦急的等待。公司李富文副總作為負責人,他知道大家有情緒,及時作了解釋,我們的飛機小,如果條件允許還是要盡可能讓大飛機去,要充分利用寶貴的空域,他們能救更多的人,服從指揮部的統(tǒng)一指揮。沒有飛行任務的時候,大家會坐在一起總結分析,飛行條件確實太差了,山谷里都是灰塵,能見度不好,最窄的地方只有400米而且有很多死胡同,必須要對可能遇見的情況提前準備。
帶飛學員,教的最多的是感恩
談到參與汶川救援對自己的影響時,郭永春覺得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變化,“現(xiàn)在我?guī)эw學員,跟他們談的最多的是學會感恩,技術的成熟通過飛行小時的累積就可以獲得,心理上的成熟才是成為一名優(yōu)秀飛行員的關鍵所在,這可能就是對我的影響。人類的力量在大自然的面前真的是太渺小了,今天的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郭永春還談到,“對于商業(yè)飛行和急救飛行自己在飛行后的感受,也有明顯的不同。商業(yè)飛行是讓乘客有舒適的體驗,急救飛行讓自己感覺到責任和使命,這也是他作為一名直升機飛行員的榮耀”。
|